绣纹挑织霞衣现 别样艳红传瑶情
2023-10-07 19:26:31
|
来源:广西日报-广西云

瑶族,主要分布于华南五省区130多个县,其中以广西为最多。

瑶族支系众多,因居住地、服饰、生产方式等不同,被称呼为“过山瑶”“蓝靛瑶”“白裤瑶”等,而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瑶族支系对红色情有独钟,因妇女服饰尚红而得名——红瑶。

红瑶妇女认为红色是兴旺快乐的象征,她们通常衣着玫瑰红、大红为主色调的交领无扣短衫,用鲜红彩带束身,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亮丽,因此,红瑶也被誉为“桃花林中的民族”。

本期,我们走进桂林龙胜,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瑶族服饰,感受那热烈红色背后的民族文化魅力。



瑶族服饰

类别:民俗

级别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

批次:第四批

地域:桂林 龙胜

瑶族服饰(红瑶)通常为上衫下裙,以玫红、大红两种颜色为主色调,明艳靓丽,纹案多姿,其制作繁琐,手工精细,主要有染布、蜡染、刺绣、挑织、编织五种技艺,无文字记载,全凭口口相传。红瑶妇女随年龄的增长,其服饰颜色由鲜艳活泼的红色逐渐变为稳重的黑色。2014年,瑶族服饰(红瑶)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。

所谓“南岭无山不有瑶”,南岭指湖南、江西两省与两广地区相连的群山区域,以越城岭、都庞岭、萌渚岭、骑田岭、大庾岭五座山脉为代表要地,其中,越城岭山脉位于广西北部,苍山如海,重峦叠嶂,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就在这里,寨里居住着红瑶。

黄洛瑶寨。

走进黄洛瑶寨,跃然眼前的是一抹抹明艳的红,十分醒目,那便是红瑶妇女的服饰,而每到农历六月初六,艳阳高照,寨内每家每户更是会将全部服饰拿出来晾晒,意在杀毒灭菌去晦,这一天被称为“晒衣节”。届时,满寨子都是红衣裳,抬头望去,满眼红色,连片的红装好似晚霞映红了天边,尤为壮观。

晒衣节当日,家家户户会将服饰拿出来晾晒,连片的红装好似晚霞。

身穿瑶族服饰(红瑶)的姑娘。

“‘五岁六岁玩泥巴,十三四岁学绣花。’这是我们从小就会吟唱的歌谣。” 瑶族服饰(红瑶)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告诉记者,制衣技巧无文字记载,几乎都为家庭传承,口口相传,红瑶女子从小学习,成年后,会花上1至2年的时间为自己精心制衣,当做嫁妆。

瑶族服饰(红瑶)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。

红瑶妇女衣着有年龄讲究,随着年龄的增长,其服饰色彩由鲜艳活泼的红色逐渐变为稳重的黑色。未出嫁的年轻女性上半身穿织衣,下半身为花裙或黑裙,所谓“织衣”便是整件衣服几乎以鲜红色的丝线用织机织出来;中年妇女穿“花衣”、花裙或青布裙,“花衣”半红半黑,织绣结合,以青粗布为底,用红、绿、紫等丝线在前胸和后背绣出别致的纹案;60岁以上的妇女则穿黑布上衣,仅在袖口或衣服边缘绣花,下身为青布裙。

鲜红的织衣。

半红半黑的花衣。

瑶族服饰(红瑶)不尽相同,各有相对应的技艺,整体来说,制作一套红瑶服饰,主要有染布、蜡染、刺绣、挑织、编织五种技艺。做工精细,制作繁琐,“织衣,放下其他事情,整日做需2、3个月,绣花衣,用闲余时间做,也要花上2年时间。”潘继凤说。

染布,先制靛,即制作染料靛蓝。染料以蓝靛草为原料,将割回来的蓝靛草用水泡三天,泡出蓝汁,当水的颜色从浅蓝变成深蓝时,取出叶子,加入适量石灰,用木棍搅拌,使水和石灰充分反应,然后静置两天,桶底沉淀物即为靛蓝染料。把表层水分沥干,染料用盆存下来搁在阴凉处,以备后用。

潘继凤采集蓝靛草。

木草烧成灰,然后用温水过滤,滤下来的灰水倒进染桶中,加入适量靛蓝,制成染料水,用以染布。

染料和染料水。

选用比较粗厚的白色棉布,清晨将布放进桶里浸染,傍晚捞出,如此反复,需染上一个月,直至颜色成深蓝色或黑色。染好的布拿到水中清洗,去除残留的靛料和杂质,再晾在砂石滩上自然晒干。

红瑶妇女的花衣、黑衣和下裙用的便是这样染出来的布,色调高雅,色牢度好,防霉透气,手感厚实,混合着植物的清香。

潘继凤将染好洗干净的布晒置在砂石滩上。

《岭外代答》有载:“妇人椎髻,上衫下裙,斑斓勃,为其上衣斑纹极细,俗所尚也。”“上衣斑纹极细”指的就是绣有各式纹案的花衣。可见,红瑶女子手艺精巧,擅长刺绣,所绣纹案多样、生动。

与其他瑶绣一样,红瑶刺绣的最大特点为反面绣,从布料反面下针,在正面呈现纹样。利用布的经纬线,采用十字绣法挑出纹样,用她们的话说是“数布眼”“挑花”。

“必须数对‘布眼’,注意花纹对称,这就是最大窍门,”潘继凤说,“纹案没有固定的样式,依照个人审美喜好来绣。”

反面十字挑花。

红瑶没有文字,长期生活、劳作在大山深处的红瑶妇女对动物、植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情,她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、生活生产经验绣了下来,纹案有几何形、动植物、山川河流等,种类繁多,成为记录红瑶历史的文化符号。

虽图案各异,但每件红瑶服饰必有老虎爪印,头巾有瑶王印。

纹案瑶王印。

相传很久以前,皇帝上山打猎,遇到一只猛虎,生死关头,路过的瑶王将虎射倒,皇帝得以脱险,为了感谢瑶王的救命之恩,皇帝砍下老虎的双爪,沾上虎血盖在瑶王的衣服背后,并说以虎爪印做玉玺,今后凡有此印的人,见皇帝不必下跪。自那以后,红瑶人便将虎爪印绣在每一件衣服的背后。

纹案老虎爪印。

与花衣不同,织衣无需刺绣纹案,整件衣服包括纹案都是用织机织出来的。

因考虑到实用性,挑织均使用棉线、毛线,耐洗结实,只有在制作嫁妆等特殊盛装的时候,才会用到精细的蚕丝线。

白色线为经线,有色线为纬线,纬线贯于梭,梭数与纬线色数相同,即纬线有几种颜色便有几支梭。

各色毛线和梭。

只见潘继凤先将束腰的绊带套于腰后,保持固定,拉紧经线,随后,拿出一条细细的、打磨得油光发亮的竹片,用它从右到左,根据图案的不同,挑起不同根数的白色经线,接着把梭穿过其中,喂进有色纬线,在左右来回的穿梭中,斑斓纹样逐渐显现。

挑织。

各式瑶族服饰(红瑶)。

“每一轮都要用布刀压紧,衣服才会细致扎实。”潘继凤边说边用一个两端弯如弓的刀向下压紧纬线,据介绍,布刀也称“打纬刀”,刃薄背厚,以优质木材制成。

布刀也称“打纬刀”,刃薄背厚,以优质木材制成。

冬天,将老枫树的树皮刮掉,流出的树汁煮过之后成为蜡。用笔在布上绘图,用蜡刀蘸取蜡依照图案描上,这一步为上蜡,之后,将布放进事先制作好的染料水中浸染,上好色后去蜡,蓝底白图便显现出来。

上了蜡的布。

花裙中间的斑花布为蜡染制成。

编织,主要用于腰带的尾巴流苏。用七彩丝线手工编织成,在穿着时,散开的带尾左右摇摆,显得十分俏皮可爱。

编织。

潘继凤从小跟随母亲、奶奶学习制衣,在17岁那年,潘继凤独立制作出了一整套瑶族服饰(红瑶),得到家人的称赞,此后几十年的岁月里,潘继凤从没丢下这门技艺。

“能够熟练掌握红瑶服饰全套制作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,失传实在太可惜了。”目前,潘继凤会到镇上的小学上公益课,到县里的服饰制作技艺培训班教授学员刺绣、蜡染等技艺,此外,她根据客人的定制需求,做挂件等时尚产品,“我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红瑶服饰,认识红瑶服饰,制作手艺可以代代传承下去。”

近年来,龙胜相关部门通过挖掘代表性传承人、建立红瑶博物馆等举措,加大对瑶族服饰(红瑶)保护与活态传承,让其重新焕发时代的光彩。(文/梁菁惠 江林霜 图/梁菁惠 胡兆双)

微信分享 二维码
分享